当国际油价震荡下行、全球石油巨头集体承压之时排名第一的炒股软件,中国石油却“抗”住了!
2025年8月26日,中国石油发布上半年经营业绩: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.45万亿元,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.1亿元,中期股息每股0.22元,派息总额高达402.6亿元,多项指标继续保持历史同期高位。
尤其引人注目的是,同期六大国际石油公司(沙特阿美、埃克森美孚、道达尔能源、雪佛龙、壳牌、bp)里,利润同比降幅全都超过10%,最大跌幅甚至达到32%。而中国石油是这七家企业中净利润降幅最小的企业,没有之一!
这份业绩的背后,不仅体现了其基本盘的稳固,更折射出战略定力的价值:
当国际巨头在“坚守油气”或“激进转型”间摇摆时,中国石油坚持在以“小步慢跑”的姿态,布局油气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赛道,如今已悄然走到了行业前列。
中国石油的“稳”
2025年上半年,全球油气行业经历了一场“倒春寒”。
当地时间4月9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启动所谓"对等关税"政策,让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再添阴霾,多家机构随之下调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。
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(EIA)在当月《短期能源展望》中写道: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将从之前的130万桶/日,大幅缩减至90万桶/日。
供给侧的压力,更是让局势雪上加霜。
欧佩克+决定连续三个月加速恢复原油产量,俄乌局势出现缓和,美伊重启核问题谈判……一系列利空因素叠加,导致国际油价持续承压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70.81美元/桶,同比下跌15.11%;WTI原油均价67.52美元/桶,跌幅达14.33%。
而油价下行压力很快反映在企业利润上,全球石油巨头集体利润大收缩。
据统计,六大国际石油公司——沙特阿美、埃克森美孚、壳牌、道达尔能源、雪佛龙、英国石油公司,2025年上半年合计调整后利润约为938.74亿美元,同比降幅达到17.2%。其中雪佛龙、bp净利润跌幅甚至超过30%。
在这样的行业“阴霾”下,中国石油却交出了“抗压”答卷。
同期,中国石油净利润同比仅下滑5.4%,实现净利润840.1亿元人民币,约合117亿美元,不仅逼近埃克森美孚147.95亿美元的净利润规模,更显著超越壳牌、道达尔能源、雪佛龙等西方石油巨头。
在同样的寒潮中,中国石油为何抗住了?
小步慢跑
中国石油的“稳”,并非偶然。
2019年以来,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和国际能源格局深度调整,国际石油大公司逐渐分化成了截然不同的两大阵营。
一边是以埃克森美孚、雪佛龙为代表的“保守派”,坚定认为未来50年油气仍是核心能源;而以壳牌、bp、道达尔能源为代表的“激进派”,不仅高调宣布“净零”目标,还大幅削减传统油气能源投资、剥离传统油气能源资产,大手笔押注风电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。
然而,受外部环境变化、内部战略预判偏差、可再生能源投资回报不足等多重风险因素的影响,国际巨头这两年能源转型遭遇现实挑战。
2024年起,它们不得不重新慢下来。
比如,壳牌在2024年出售了印度600MW光伏资产,可再生能源投资削减40%;bp公司也在2025年初宣布削减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计划,重新审视转型节奏。
与这些巨头的“守旧”与“冒进”不同,中国石油选择坚持控制节奏、小步慢跑,推进“油气+新能源+新材料”三线并进。
在油气主业这个“基本盘”上,中国石油守住了战略定力。
今年上半年,中国石油公司实现油气当量产量达9.24亿桶,约合1.28亿吨,同比增长2.0%,创历史同期新高;天然气产量2.68万亿立方英尺,约合759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3.8%。
上游稳定的产量,不仅筑牢了国家能源安全屏障,更为公司提供了持续的现金流支撑。上半年,中国石油油气新能源业务板块实现经营利润856.9 亿元。
在新能源这个“增长极”上,中国石油稳步拓展新赛道。
上半年,中国石油加快推进塔里木上库光伏、青海格尔木风电、吉林昂格风电等重点项目建设,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规模1024万千瓦;风光发电量36.9亿千瓦时,对外供电量19.2亿千瓦时,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.7倍和2.0倍;CCUS项目也取得突破,注入二氧化碳超 130 万吨,产油超30万吨。
在新材料这个“新高地”上,中国石油聚焦高附加值领域。
随着炼化行业从“燃料型”向“化工产品和有机材料”转型,中国石油加大新产品新材料研发力度,增产增销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炼油化工产品,乙烯产量、化工品销量等指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,尤其是新材料产量166.5万吨、同比增长54.9%,连续三年保持50%以上高速增长。
正是这种多元协同、稳步推进的策略,让中国石油在行业低谷中显示出更强的系统抗风险性。
谋定能源未来
能源行业的变革从不是“百米冲刺”,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“马拉松”。
在这场长跑中,所有能源企业都面临绿色转型、技术突破与能源安全的三重挑战,最终目标是为全球提供“更可靠、更可负担、更可持续”的能源解决方案。
面向未来,中国石油明确将创新作为“第一战略”,系统构建三条增长曲线:
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提升油气主业核心竞争力;
积极培育新兴产业,打造第二增长引擎;
超前布局未来产业,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。
今年年初,中国石油进一步将“数智石油”列为公司第五大战略举措,推进数智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、产业数智化与数智产业化协同发展,促进全产业链效率跃升。
公司自主研发的昆仑大模型,正是这一战略的核心成果。目前,昆仑大模型已成为国内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,参数规模达到3000亿,从勘探开发、炼油化工到装备制造,应用场景赋能油气全产业链,并在多家企业内开展了应用实践。
在长庆油田,基于昆仑大模型构建的“页岩油智脑”,实现了井下作业技术方案的自动生成,大幅提升了勘探开发效率;在广东石化,依托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建成的云原生智能工厂,让运营成本降低 15%,万元产值能耗降低 9%,劳动生产率提高 20%……
这份布局的深层价值,在于“着眼当下,谋定未来”。
正如中国石油2025年中报所传递的信号:这份业绩早已超越一份简单财务报告,而是用实践证明,只有将能源安全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绑定,保持节奏,小步慢跑,才能在周期波动中锻造真正的抗风险能力。
而这,也是企业成就伟大的最快捷径。
因为在能源革命的马拉松中排名第一的炒股软件,真正的领跑者永远属于那些在逆风中稳步前行的破局者。
明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