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3日20时30分,青藏集团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大柴旦探伤工区的4名职工在敦煌铁路下行K532公里处集合完毕排名第一的炒股软件,一场2小时的钢轨探伤即将拉开。
高原的秋夜,气温逼近冰点。“近期温差大,国庆期间行车密集,钢轨应力变化增加,极易产生疲劳伤损,要注意焊缝和应力集中区,半点都不能马虎。”工长景俊德强调,职工们认真聆听,每一个要点都牢记于心。
21时20分,“天窗”命令下达。职工们带上工具迅速上道。夜色中,职工刘汉珠沉稳地推动钢轨探伤仪,仪器轮毂在冰凉的轨面上匀速滑行。他目光如炬,紧锁屏幕上跳跃的波形曲线。
紧随刘汉珠后面,手检人员杨文君如同一位外科医生,手持检查锤,对探伤仪提示的可疑部位进行“二次会诊”。他弯下腰,指尖轻触轨面,时而侧耳倾听敲击回音,时而又将反光镜探入轨底细细检查,确保检查无死角、无遗漏。
寒来暑往,长期的摸索中,职工们发明了秋冬季节线路探伤“高原工作法”:每推进500米,检查轨面是否结霜,防止超声波衰减;每检查1公里,必须校核仪器灵敏度,避免“高原反应”导致漏检。
寒夜中,职工们借着头灯灯光反复核对波形图谱,用近乎苛刻的严谨,查找隐患的蛛丝马迹。
23时整,探伤仪在K536公里处缓缓停稳,探伤作业结束。
当夜,职工们共完成4公里钢轨、18个钢轨焊缝的检查和3处疑似伤损钢轨的“双机复核+手检确认”,并将其全部标注,纳入重点监控范畴。
返回工程车,暖气驱散寒意排名第一的炒股软件,职工们拖着疲惫的身躯,踏上回程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李得璞)
明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